藍耳病是豬場一直需要面對的難題,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是一種免疫抑制性疾病,一旦生豬感染上藍耳病毒,便會對其免疫系統產生較強的抑制效果,使母豬流產、仔豬胎死腹中。更讓人頭疼的是感染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后生豬不能接受其他疫苗的接種。一旦豬場發生藍耳病,還是先治療為主。
治療策略
退 熱
患病后豬的體溫會顯著升高,甚至可達到 40℃以上,若想為病豬降溫,可為其使用安乃近或阿司匹林等鎮痛退熱藥,具體的用量可結合病豬體重來決 定。例 如 體 重 在50~100kg 之間的病豬可服用 1~1.5 片,有效緩解其高熱癥狀,若病豬的體重尚不足 50kg,則為其減少用量至 1 片,2次;反之,若病豬體重高于 100kg,則要增加用量至 2 片或 2片以上。在用藥期間,將病豬隔離并對其癥狀表現進行觀察。
為了使病豬可以順利用藥,在用藥前將藥物碾呈顆粒狀或粉末狀混入飲用水中,使豬在飲水的同時攝入藥物。需注意鎮痛藥物不適合連續服用,一般會在服用 3天 后暫時停藥觀察,若需要繼續服用則應隔日服用。并且,發熱為機體自我保護狀態之一,鎮痛退熱藥不應該在癥狀出現后立即使用,而是應該在癥狀出現 3~5天 后再服用,以免破壞生命體“損傷”與“抗損傷能力”之間的相互作用。
防治繼發感染
此時病豬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其免疫系統會受到抑制,因此其通常合并有寄生蟲感染或繼發性病毒細菌感染,而混合感染的出現會加速病豬的死亡速度。
目前,用于控制繼發性感染的抗生素主要有阿莫西林、青霉素,養殖者可以將這些抗生素混合到飼料中,為病豬給藥 8~12天。考慮到病豬發病后食欲降低,也可以將抗生素混合至飲用水中,這樣既可以加強抗生素的藥效,也能避免因食欲不振而導致抗生素無法充分發揮效果耽誤治療。
改變飼喂方式
若有豬發病,則要為其他豬改變其喂養方式,變為“濕喂”,并增加青菜的配比,以便豬能夠攝入到更多的營養,以更強的免疫能力來抵抗病毒。若豬舍暴發了較為嚴重的發病現象,則要及時在豬飼料或飲用水中混入抗生素,及時提高其免疫力。若飼料和用水變質或發霉,則不可再為豬食用或飲用,而是應該及時對其進行銷毀處理。
正所謂“堵不如疏”, 豬舍疫苗:剛出生的仔豬需要定期注射疫苗,以防治豬藍耳病或其他豬疫病。據了解,有研究團隊使用這一最新基因編輯工具,培育出一批能抵御致命性豬藍耳病病毒感染的"超級豬"。如果這一技術一旦獲得使用許可,全世界養豬產業將每年減少數十億英鎊損失。
免責聲明: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豬OK網”的文、圖、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因為互聯網信息具有海量的特點,如對原文轉載或者來源出處有誤,請致電400-860-2219進行更正。如轉載豬OK網的稿件,請注明轉載“豬OK網”。本網站資料僅供參考,若資料與原文有疑問,請以原文為準。
豬OK客戶端下載